谈“大学文化”分类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7-01浏览次数:643


  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是大学存在价值和个性特征的体现。通过借鉴并结合当前实际,我认为大学文化应做如下分类:
  一、大学文化的分类
  从宏观上可分为三大类:显性文化、隐性文化、个性文化。显性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符号文化、网络文化)强调外张力,隐性文化(精神文化��主要是大学精神,校风、学风、教风;心理健康建设、文化传统凝练等)强调内驱力,个性文化(特色文化、品牌文化、创新文化)强调彰显力。
  二、大学文化分类的依据
  (一)从大学文化育人功能出发
  大学文化在高校内涵建设中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发挥应有的功能:即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规范功能、熏陶功能、识别功能,从这几个功能我们足以感知大学文化的价值。所以根据大学文化发挥作用的功能,我认为可以将所有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起“外张力作用”的大学文化层面归为“显性文化”;把精神、心理、继承、传统等看不见却起“内驱力作用”的文化层面归为“隐性文化”;而把最能体现学校个性特点并起绝对“彰显力作用”的文化层面归为“个性文化”。
  (二)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出发
  大学文化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把教育与人的自由、尊严、幸福、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结合我院教育工作的实际,强调充分尊重学生,以人为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能力,增强责任感,强调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这就需要“显性教育”、“隐性教育”和“个性教育”的完美结合,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教育事业的全面进步。因而,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大学文化归类为显性文化、隐性文化、个性文化。这种归类我认为更能够体现“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内涵。
  (三)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出发
  通过今年寒假返校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调查看,同学们普遍关心学校改革与发展,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大多数同学渴望在校期间能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希望能有更多的锻炼发展的平台;树立了考研目标,都希望能够及时掌握信息,迫切希望系统地考研指导;关注校园软环境建设,希望学校在学业知识和学科领域拓宽的同时,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打造出一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具有深厚底蕴、适合时代需要的综合性大学;认为学校应加强安全管理,把维护学校安全和稳定放到重要位置,切实抓好校舍、消防、设施设备、食堂和饮食卫生、周边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的管理,认真排查、消除隐患。
  从以上学生关心的问题看,就是学校需要去全面完善显性文化、隐性文化并尽力突出个性文化的过程。
  (四)从学校个性发展出发
  大学的文化个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大学对自我使命的认同、大学的精神价值传统、大学的社会责任。大学文化的个性发展是不同文化相互交融的必要条件,大学文化建设要体现个性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要求和精神文化“特质”的高度概括。精彩的校训,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山东大学的“气有浩然,学无止境”,就像一张张文化名片,张扬出学校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而我院“厚德、博学、笃行、济世”的校训、“严谨、求是、勤奋、进取”的校风、“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潍医精神和“厚德载医,塑心树人”的办学特色更彰显了我院的学校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