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的有效组织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7-01浏览次数:436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是在激情澎湃的状态中完成一个又一个活动的策划与组织,也感觉很有针对性,内容丰富多彩。但是,有一个问题让自己一直以来认为是一个缺憾,有时候好活动没有大学生参加,同学们积极性不高。尤其是一些报告会、讲座,为了找够人参加,有时候还需要强制性的安排学生参加。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学生不需要,还是活动本身质量不高?
  更深层的思考,为什么学校里组织的“文化名人报告”,却有那么多的学生参加,都把小报告厅挤的水泄不通?这里面的问题:一是一些活动本身的组织不到位;二是大学生没有认识到“小活动”的重要意义。重要的是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我认为,学生文化活动品牌的建设是一项以人为本,集实践性、创造性于一体的综合工程。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理念,遵循大学生成长的规律,把握学生的年级、性别、性格、专业、地域与民族差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形成一套适合学校、院系特点的各部门多方联动的品牌活动。
  首先,强化品牌意识,吸引同学参与。强化品牌意识,形成品牌效应是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而活动在同学中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则是检验工作成果的重要标志。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形式的多样化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根据学生的意向和需求,提升活动质量和品位,扩大同学参与面,以此形成良性循环。例如,山大的“小树林文化论坛”以其形式的灵活、内容的丰富、气氛的热烈等优势深深吸引着青年学生的目光,广大同学时刻关注着它,举办频率越来越快,同学的参与热情越来越高。同时,为了吸引广大同学参与,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参与面,山大还依托“山大视点”、“山大青年”“学生在线”等校内网站,发挥网络优势,将活动的录像以网络视频的形式方便学生点击观看,让更多的青年学生从中受益。
  其次,着眼学生需求,整合社会资源。在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设计方面,坚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注意广泛利用社会资源,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例如,针对大学生对最新学术动态信息的需求,我们可以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通过“科学畅想曲”与学生讲授科技学术前沿动态;针对学生对择业创业经验的需求,我们定期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和成功校友等与同学交流探讨创业话题等。今年就业招聘会期间,我们口腔医学院就邀请了德州口腔医院专家为学生做了一场“牙医之路―口腔就业与新技术展望”的报告,广大同学热情参与,效果明显。
  再次,把握好组织落实环节。大学生对一些活动评价不高,往往不是因为活动的出发点不好,而是组织工作不到位。我认为,可以做到:首先,发动阶段要发动到个人,参与到群体,拓展到网络,网络上设立交流、讨论的平台;其次,组织阶段要精益化管理,对活动进行分解与设计,使有限的活动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再次,要发挥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对活动进行审核、评价与考核是保证活动健康向上的必要手段。对全校性的活动,学校可以设立统筹办公室,也可以制定学生处或团委审查活动;对于院系活动,在院系团总支进行自行审查的同时,可以整合不同院系的相同活动,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并给出评价分数;班级、宿舍的小型活动,院系可以做好备案与评价,把其作为评选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一项指标。
  总之,学生文化活动品牌不单单是在校生、学生工作者的事情,需要吸纳所有的教师、职工、大学生、研究生、函授生、参观者、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只有这样才可以创建和谐、健康、完整的高品位校园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