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社会文化的核心景观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11-23浏览次数:232

    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首先体现在育人这个核心职能上。从广义上讲,大学传播、研究和创新文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人才的过程。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文化传承创新最根本的是要通过人才培养来实现,通过人才培养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在大学文化润物无声的熏陶下,学生们学习知识、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并培养起创造能力、批判视野和人文情怀。这既是大学育人功能的实现,也是对人类优秀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大学的育人功能既体现在课堂内的教学活动中,又体现在隐形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因此,大学要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大学要结合历史传统和未来发展,营造丰富多彩同时富有教育性的文化环境,使优秀文化和主流价值积极融入有形的校园物质环境和无形的 人文环境中。大学还要根据时代和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结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开展各种丰富的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在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中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使他们不只将优秀文化保留和传承下去,还能够在未来更广阔的空间里将优秀文化的影响辐射开来,发扬光大,成为引领社会文化的中坚力量。
    大学是文化的生产和传播中心,文化的创新也正是大学的生命力所在。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是基础研究的重要阵地。大学通过开展科学研究与知识创新,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养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不仅为解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用则更为直接而突出,很多大学不断向党和各级政府提供政策参考、决策咨询服务,成为社会发展的智库和咨询服务基地。
    特别在当前我国正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大学的创新使命更加明确、更为凸显。要实现这一使命,首先,从广义的文化意义来说,大学必须大力提升科学研究与知识创新能力。要发挥优势,瞄准科技前沿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集中兵力,重点突破。要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紧跟时代步伐,回应重大现实问题,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加快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其次,从狭义的文化意义来说,高校应主动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综合创新。特别是在全球化浪潮对文化多样性的冲击过程中,只有牢固地立足本民族的文化传承,才不会在文化交融中迷失自我。
    大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对引领整个社会文化创新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充满变革与竞争的现代社会,大学作为思想和价值的孕育和批判中心,不仅有能力,而且有责任发展人们的理性思考和批判能力。特别是我们社会主义大学,更要作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者的主阵地,始终站在社会发展与历史前进的思想制高点上,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体师生员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
    同时,大学还是一个具有高度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的组织,开放性和包容性是大学文化的基本特性。这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放包容精神是大学不断发展的动力,也决定了大学在推动文化交流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当前,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在全球化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世界多元文化的并存与发展,各国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也将为我们提供文化创新的动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更是提供了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契机。大学应以广阔的视野和开放的心态,积极推动文化的交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大学还应积极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在主动融人世界的同时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特色与魅力。

{作者:曹国永  来自:中国广播网  编辑:田玉胜  }